住在深圳的你,是不是经常受到堵车的困扰?
好消息来了!为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模式,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出行体验、安全水平,深圳制定了《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2023-2024年工作计划》,2023-2024年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将围绕“公交提升、出行调节、堵点治理、加强执法”制定4大对策,实施26项行动,促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公交提升方面
加强轨道融合,提升出行吸引力
1、开展轨道站点四网融合专项整治
在全市筛选一批客流量大的轨道站点,纳入2023年度四网融合改善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无感化换乘水平。
2、推进轨道公交运营网络融合
优化不少于100条公交线路,试点不少于15组公交换乘优惠,全力推动轨道、公交双网运营服务深度融合。
3、促进特色公交服务发展
推进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公交服务提升,优化不少于10个片区公交微循环,开行不少于700条多品种服务线路,推进公交服务品质综合提升。
4、强化公交路权优先保障
新增优化50车道公里公交专用道,实现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达15%,并研究试点公交优先出站、公交优先道等创新模式。
出行调节方面
引导错峰出行,均衡交通压力
1、研究地铁工作日“早鸟计划”
在工作日利用地铁浮动票价实施“早鸟计划”,以激励市民错峰出行,缓解早高峰地铁拥挤现状。
2、研究地铁周末“商惠计划”
针对周末道路交通拥堵严重的商圈景点,研究周末10:00-18:00对周边地铁站出站的乘客给予优惠(折扣券或消费券)。
3、构建智慧停车平台
建成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一键预约”平台,逐步实现停车泊位“一键预约”、错峰共享、出行引导等公众服务。
4、推广“一键预约”停车
率先实现全市公园停车预约出行全覆盖,并进一步在文体设施、医院、机场、火车站推广。
5、推动公共停车场错时共享
统筹推进共享停车试点,重点盘活利用既有各类公共停车资源向周边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错时开放共享。
6、启动景区预约通行并研究新增其他景区的可行性
提前启动大鹏景区、大小梅沙等2个东部景区预约通行措施,研究新增其他景区预约通行的可行性。
拥堵治理方面
推动分类施策,挖掘存量潜力
1、持续开展拥堵节点整治
在全市共409.5公里拥堵指数大于6的道路上,利用新型交通组织等短平快措施,推动不少于100个拥堵节点整治工作。
2、滚动开展节点信控优化
在常发拥堵和舆情高发节点,选取100个点位开展精细化信号管控,通过优化配时参数、上下游量入为出等措施提升出行效率。
3、强化道路占道施工疏解要求
进一步强化占道施工多阶段交通疏解管理,科学制定项目各阶段交通疏解方案。
4、推动干线通道改造工作
通过排查所有跨关通道等干线道路拥堵现状,计划推动107国道、罗沙路等通道立体化改造。
5、开展拥堵商业办公区交通组织优化工作
采用潮汐或单向组织优化、路边临停管理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6、推动老旧小区夜间停车优化工作
针对停车矛盾突出的老旧小区,结合交通运行状态设置便民停车泊位。
7、推动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推动不少于30所医院周边交通治理工作,缓解医院停车难题。
8、推动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以持续推广预约及通学定制巴士为主,综合治理手段为辅,推动不少于30所学校交通治理工作。
9、优化热门商圈、景区周边工作交通出行环境
在商圈、景区中,选取13个片区,以交通组织调整、即停即走设施优化为主,综合治理手段为辅,开展交通治理工作。
10、推动枢纽口岸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推动拥堵严重的11个片区的口岸枢纽,以即停即走车辆管理、出入口改善为主,综合治理手段为辅,开展交通治理工作。
11、持续推进断头路打通工作
编制《深圳市存量断头路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其中2023年计划打通20条。
加强执法方面
规范交通秩序,提升出行效率
1、强化违停执法工作
持续开展全市小汽车、班车乱停乱放执法工作,重点加强医院、商圈、景点周边违停执法。
2、优化货车通行区域(或道路)交通秩序
持续强化货车通行区域(或道路)管理,规范货车停放及通行秩序。
3、持续推动电动自行车常态整治工作
持续加强全市电动自行车闯入机动车道行驶、占用人行道乱停乱放等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市电动自行车运行秩序。
4、持续推动非机动车道配套标准及建设工作
加强非机动车配套设施的刚性管控。筛选一批试点片区和重点路段,按照非机动车道设置标准实施规划建设。
5、加强事故多发拥堵路段现场查处力度
基于事故平台及拥堵平台,选取重点路段,研究制定加大爬头、压线、插队等加剧拥堵行为的现场查处力度方案,提升交通运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