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我的公交我的城”公交发展经验交流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林应邀作了《坚定“公益+市场”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公交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具体内容: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爽爽的贵阳,共议公交发展的大事。今天,借“我的公交我的城”活动机会,很高兴能与来自全国各地公交同行共同探讨公交行业发展问题,相互交流学习行业先进经验。现就公交发展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思考。
一、贵阳公交现状
贵阳公交成立于1951年,是贵阳从事公共交通一家大型企业。从业人员为9111人;拥有公交运营大客车2698辆、出租车985辆;运营线路239条。基本形成公交“快、主、干、支、微”五级线网体系和“4主线+11支线”的BRT线网布局;实现绿色公交100%,绿色低碳公交系统扎实推进。2018年,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中,贵阳公交服务综合排名第七;其中服务得分排第一。
贵阳公交曾经辉煌过,贵阳公交是最后一家陷入亏损的中心城市公交,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可持续的状态进一步加剧。贵阳公交和全国公交一样,内忧外患,面临着生存之困,不可持续。整个公交行业发展呈现两个反差,一是政府的补贴不断加大,但地面公交的分担率不断下降;二是企业成本不断增加,运营收入不断下降。我们比以往做的更好,为什么公交的吸引力却在不断下降。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和思考公交发展这一重大问题。
在谈到贵阳公交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时,贵阳市陈晏市长一针见血指出“主要问题还是我们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还没有跟上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说白了,还是原来的老思维、老理念、老方式来进行运营”,击中了传统公交存在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在发展方向上,他强调:“就是要扛起公益性服务的责任,坚持市场化经营方向,保证公交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公交存在问题分析
几十年来,公交基本是封闭式运营,垄断性经营,维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科技的变革,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新的时代,公交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垄断走向市场,多种出行方式的出现,竞争加剧,公交资源遭受前所未有的哄抢,分割,传统公交陷入了下行通道。
一是竞争力不断下降,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运营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传统公交管理手段已不灵敏不管用;
三是服务模式单一,单一的服务难以适应社会多元出行需求;
四是思想僵化、观念固化、人员老化,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难以支撑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五是体制机制不活、竞争意识不足、运营效率较低。
三、公交可持续发展措施及对策
贵阳公交已经把传统公交做到了极致,多项指标均在全国前列,但仍然不可持续,说明传统公交的路子已走到尽头,所以贵阳公交必须改变,走现代公交的发展新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实现公交转型。转型发展很重要,就是要从传统公交向现代公交转型,常规公交向智慧公交转型,遵从市场规则,参与市场竞争,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一)实现传统公交企业向现代化公交企业转型
1. 打破传统的纯公益性公交经营管理思维,打造“公益性+经营性”现代化公交运营管理模式。
(1)发展理念:要以经营的思想抓运营,要从传统纯公益思想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变。公益不代表着浪费,不代表着不讲效率,不代表着粗放管理,而应该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讲究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率。
(2)发展策略:要向注重将资源变成资产转变,追求多重价值。通过“互联网+公交”“公益性+市场化”“运营+经营”“出行+消费”“人流+物流”等价值叠加方式,整合内部外部资源,包括土地资源、交通出行资源、客流资源、加气加油资源等,实现出行人群变消费人群,实现资源变资产。
(二)实现传统公交向智慧公交转型
1. 智慧引领、流程再造、增收节支、降本增效
推进贵阳市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在“一套体系、一个中心、三大平台”顶层设计框架下,大力推动“公交大脑”建设,提升公交运营调度管理效率,开展数据驱动效率最优公交线网重构,优化业务生产流程,推动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变革,推动企业由传统公交向智慧公交转型。
2. 大力推动“公交大脑”建设,支撑公交线网优化、运营组织排班由人工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型升级
利用多源交通大数据,分析市民及公交客流出行特征,为公交线网站点优化决策提供更为系统、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推动公交决策由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变。
完善智能调度系统,基于客流大数据、行车计划安排进行自动化匹配,形成以智慧排班和发车时刻表为载体的运行新模式,减少无效和低效班次,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营调度生产组织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3. 开展数据驱动的效率最优公交线网重构,建立公交线网滚动优化工作机制
以提升公交客运量为核心,以提高公交运营速度、提高
公交服务可靠性、可达性,降低线路重复系数为重点,针对低效线路、与轨道竞争线路、走廊重复线路进行识别、评估和优化。
建立年度公交线网滚动优化工作机制,主动优化(组织结构优化调整)与被动适应(年度诉求应对改善)相结合,有效解决各方出行需求。
(三)实施主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构建多样化公交服务模式,力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满足最大的公交出行需求。要一手抓市长,一手抓市场。坚持公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高质量发展战略,细分公交运营主业市场需求,做到“一线一策”。
(四)实施辅业市场化发展战略
牢固树立市场化经营发展理念,用足用好市委市政府扶持公交发展调配的优质资源,全力推进公交停保场、换乘枢纽综合开发和对外经营,完善加油加气充电站经营模式,实施公交出租车公司等辅助业务市场化改革,多措并举增加企业多种经营收入,最大化提升资源资产盈利能力。
“出行+消费”:打破原有单一的运营服务模式,在公交车城市公共客运运输属性上叠加消费服务,因车制宜地注入消费环境,实现出行人群变消费人群。
“人流+物流”:争取政策扶持,合理利用公交场站,在原有场站停车发车属性上新增商业元素,将客流与物流相融合。
(五)推动公交营运模式的改革
建立多层次的公交服务体系,提升公交效益和效率,满足市民不同层次出行要求,公交运营采取差异服务模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客流情况采取差别化的服务模式,并配套差异化的运营组织模式、服务考核标准和补贴补偿政策。
1. 基础型公交
按照一定服务标准提供给市民,满足基本保障水平。广覆盖,低频率,高可靠。票价由政府决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经营,根据里程全成本补贴。
2. 品质型公交
企业考虑资源效率和客流情况下,确定运营线路,有较大自主性。覆盖主要客流区域,高频率,高可靠。政府决定公交票价区间,企业可以制订不同的空间、时间的票制票价;政府按客流(人次或人公里)的影子价格来进行补贴
3. 定制型公交
高端、特色公交,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共享型服务。服务高端需求,线路由企业自定,比如定制公交等形式。市场化票价、企业自主定价;政府不补贴。
(六)推动公交服务模式改革
1. 以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新模式来解决新问题
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服务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服务模式、投资模式、用工模式、合作模式、经营模式等。
2. 打通服务渠道,加强服务质量和服务品类建设
现状服务模式是被动的、老旧的、单一的,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打通内部、外部两个大渠道,以多元的、综合的、复合的、差异化模式做好服务。
3. 采用叠加或组合方式创新服务业态。
业态创新要与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经营技术、新的经营手段结合起来,利用复合叠加方式,创新多样化的服务业态。如汽修公司不能仅局限于修车,要丰富与车或修车相关的其他业务范畴,通过叠加或组合方式创新业态,增强竞争力。
(七)建立公交服务购买制度
厘清公交公益服务与市场服务之间的关系,实施精细化公交服务购买。
1. 基础型公交:线路以“里程基准价格”核算补贴额度。建立支持民生公益基础型公交发展制度机制。建立完善的公交成本审计和补贴机制。出台《城市公交企业成本规制管理办法》、《公交成本规制补贴实施细则》,建立完善的公交成本审计和补贴机制,明确成本审计的方式方法,以及财政补贴的范围、标准以及测算方式等。
2. 品质型公交:以“人次基准价格”核算补贴额度。即以保本微利为原则确定“模拟基准票价”,对“模拟基准票价”和实际执行票价之间的差额部分,结合客运量等因素给予补贴,让市民真正得到实惠,激励企业提升安全服务和增收节支水平。
3. 定制型公交:实行市场化票价,企业自负盈亏,不享受政府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