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微信
| 手机端
| 政务邮箱|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动态新闻 > 广东交通新闻

茂名信宜市村道硬底化成为新农村建设亮点

发布时间: 2006-05-22 17:57 来源:南方网
【打印】 30
    近年来,茂名信宜市抓住省加快农村交通设施步伐的机遇,鼓励和支持各镇、村多渠道筹集资金,上马建设农村硬底化公路,掀起了农村公路改造的热潮。村道硬底化改造与农村泥砖房改造一起已成为该市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亮丽景观。

  信宜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1亿多元,新完成硬底化村道683公里,新增通硬底化村道村委会105个。目前,该市在建硬底化村道的村委会29个,在建里程230公里;签约准备建设的村委会14个,计划建设里程150多公里。

  近日,记者随着信宜交通局的干部深入茶山、洪冠、合水、新宝等边远山区镇看到,村道硬底化施工现场一个接一个,到处都是机声隆隆,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在新宝镇上云村委会的一个山坳上,信宜交通局的陈股长指着蜿蜒蛇行的山道说,这条村道不久前才立项硬底化,要是这条10多公里长的村道能实现硬底化,那就意味着全市村道硬底化工作的完成。

  本世纪初,全信宜也就只有镇隆白梅等为数不多的三几个村委会铺设有水泥硬底化村道,那时,由于客观条件还不够成熟,镇村干部说到要修条硬底化村道,大都面显难色。信宜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村道建设工程量大,困难多,造价高,平均每公里宽3.5米厚20厘米的村道,造价至少要18万以上;而不少村道造价更是高达20多万元,单靠上级补助每公里仅为15万元是远远不够的,难怪当时的镇村干部讲到修建硬底化村道都觉得很为难。经过近二、三年的宣传发动和实实在在的工作,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要我修路”为“我要修路”。现在就连最边远的村委会也都纷纷申请要求修建硬底化村道。

  政府的强力引导和提早作好前瞻性规划是信宜村道硬底化建设的真正起点。本世纪初,信宜不少村镇刚刚实现村村通沙石道路,干部村民连想都不敢想能通水泥硬底村道。为贯彻落实省加快山区发展工作的会议精神,该市及时对全市乡村公路建设进行调查摸底,做好项目的立项申报、测量设计、工程报批等工作,编制出《信宜市乡村道路硬底化建设五年规划(2003年—2007年)》,确定了“由难及易,由西到东,由南到北,由点到面”的战略决策,并以镇隆、水口、北界三镇为突破口,刻划样板,加强宣传发动,从而带动和辐射了全市。这些前期未雨绸缪的工作,为农村公路改造赢取了时间,争取了主动权。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的浩大工程,资金筹措是关键。该市把主要精力放在多渠道筹集资金上:一是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争取各级支持。该市主动向省和茂名市领导及主管部门汇报公路建设工作,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促使公路建设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该市许多村道改造项目争取了上级立项,得到了上级15万元/公里改造资金的支持。同时各镇也积极想办法筹集建设资金,支持村道改造。如镇隆镇除了从财政拿出资金支持外,还通过盘活土地、财产资源等多种办法筹措资金支持公路建设,仅用两年时间,全镇20个行政村70多公里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多渠道筹集资金。该市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的办法推进公路建设。该市充分利用信宜是重点侨乡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士较多的优势,通过宣传发动,争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外出务工经商老板捐资支持家乡建路。近年来,该市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纷纷伸出援手,捐助资金达1000多万元。如北界镇旺将村修建公路,因该村地处高寒山区,山高路陡,施工难度极大、造价高,资金缺口大,该村外出老板王周光先生闻讯后,一下子为旺将公路改造捐资30多万元。如今,被称为信宜“西伯利亚”的旺将村修通了一条6米宽15公里长的硬底化公路,成为旅游热线。同时,该市大力鼓励群众义务献工献勤,出钱出力。如镇隆德乔的一个自然村,村民计划捐资10万元修复被拆的庙宇,经过宣传发动,村民主动把这笔钱用于村道硬底化建设上。丁堡镇铁炉村是个革命老区,这个村地处高山,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却因没有通公路而较为贫困落后。该镇和有关部门有效地调动了村民捐资修路的热情,村民人均捐资建路超过400元,如今已修起了一条长8公里宽6米的水泥公路。三是政府部门加强交通规费征收,把公路交通规费征收作为农村公路改造资金的主要来源。去年,该市征收养路费达1450多万元,极大地保障了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四是积极做好相关部门工作,强调部门协同作战,节省公路建设资金。公路改造涉及国土、林业、环保、电力、电信、水利等多个部门,该市在上级政策的支持下,按“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在用地、房屋、管线的问题上,做到属哪个部门的,就由那个部门负责搬迁,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公路改造的工程费用。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