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微信
| 手机端
| 政务邮箱|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动态新闻 > 广东交通新闻

江门:农村公路晋升“网红”打卡点

发布时间: 2020-08-24 09:22 来源: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打印】 247

  奔驰在畅通的公路上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映入眼帘,这里依山傍水、灿烂夺目,这就是江门新晋网红打卡点——“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村”。

  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村连接省道的800米农村公路修好后,彻底改变了该村因位于水库深处无人知的局面,充分发挥本村依山傍水的优越自然景观,建成环水库绿道、油菜花基地,成为远近驰名的“网红”打卡点,今年在疫情影响的不利形势下,仅上半年就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近年来,江门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提升沿线老百姓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高质量打造一条条兴农惠农的康庄大道。

  江门“四好农村路”让人眼前一亮,这离不开最初的精心谋划。我们来看看江门在部署工作上如何出新出彩。


  科学统筹规划农村公路体系

  江门相继出台《江门市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江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市、县两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

  以“打好侨乡特色品牌、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构建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体系”为目标,编制了《江门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8-2022)》,在规划层面提前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发掘、保护沿线村镇的文化历史和展示五邑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科学统筹规划农村公路体系,致力高质量打造侨乡特色浓郁的“四好农村路”。

  二是强化考核监督

  把推进“四好农村路”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重点推进,纳入“县域经济年度考核”及“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并与各镇(街)签订养护责任书,确保“四好”指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注重管养并举

  注重管养并举。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健全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县、乡镇农村公路机构设置率达100%;各镇、村相应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和爱路护路的乡规、村规民约,组建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将农村公路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江门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新路通车,也给沿途各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和信心。岗坪村过去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碍于交通不便,当地茶叶产业一直发展滞后,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为其带来转机,平坦舒适的农村公路为优质茶园打开了门道,掀起了返乡创业潮和品茶观光潮,每亩茶田为村民带来年均2万元以上的收入。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江门市交通部门与镇、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把党旗插到基层农村建设一线,打造“红色+四好农村路”党建品牌。江门市建立了党建结对帮扶工作站,把建设、养护、管理和业务指导、阵地培养、党员教育等工作有机融合。

  一方面精心设置“红色指数”,编制工作计划表和考核指标,加强廉政监督,做到指数上墙,量化考核,鼓励党员技术骨干投身农村公路建设。

  另一方面依托农村公路沿线的资源,通过各种主题的党日共建活动,创新党员教育学习机制,既为机关党员提供教育成长阵地,同时又大大调动起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参与农村建设的热情,凝聚起一股党建促工作的强大合力。

  比如在全力以赴为革命老区蓬江区松岭村修建农村公路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同时,又依托松岭村作为中国共产党粤中纵队游击战区革命组织根据地和红色交通联络站的光荣历史,帮助其拓展宣传渠道,打造成为全市极具红色特色的党员教育平台,共建各方还通过深入开展义教、帮扶村居建设、跟班劳动等,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工作优势,大大地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民心,沿线村民更是发自内心地爱路、护路,自觉加入巡路、护路员队伍,主动投身各项村居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各方力量。

  创新机制提效能

  在建好公路的基础上,江门注重把农村公路管得更好、护得更好。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核查农村公路,全面摸清自然村公路现状和底数,精准定位、科学管理,为后续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提供科学决策和参考,破解了传统路检覆盖率和效率低、人手不足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管养效能。

  二是部门联动综合治理

  各级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管等部门联动,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等专项治理行动,同步推进公路沿线综合治理,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力度,设置农村公路非现场执法点,有效打击侵占路产路权、损坏公路的违法行为,着力提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绿化美化工作,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三是实施差异化管养模式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实施农村公路分类养护模式,确保“有路必养、养必优良”。在经济较好的镇街成立养护道班或委托养护机构,对辖区内农村公路开展日常养护,各级交通综合服务中心给予技术指导;对个别经济较弱的乡镇,通过委托县级综合服务中心所属道班对农村公路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养护,待条件成熟后,再交由镇街组织管养。同时制订了《养护质量检查评比办法》,根据检查结果按进度划拨养护经费,大大调动了地方养护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效益。

  据统计,近三年来,江门市投入超3亿元专门用于路面大修改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与隐患整治、危桥改造等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全市县、乡、村道优良路率不断提升,公路通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积极筹资筑牢保障

  为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江门市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增大市县配套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工投劳等方式,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

  一是养护资金方面

  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由以往的每年150元/公里提升至1000元/公里,增长了6倍多;从“六费”及“增量”资金中市本级按县、乡、村道每年7000元/公里、3500/公里元、1000元/公里安排养护补助;从2020年开始对经济较弱的台山、开平、恩平市按县、乡、村道每年14000元/公里、7000元/公里、2000元/公里安排养护补助。

  二是建设资金补助方面

  市本级补助资金从以往的每年5万元/公里提升至26万元/公里;对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按建安费的70%给予补助。仅2019年市本级补助就超1亿元。

  另一方面针对江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对经济较好的东部三区一市,主要通过县级财政兜底保障建设资金投入;对经济较落后的西部三市,则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引入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建设。

   “十三五”期以来,江门市共投入超10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及养护,等级公路比率达100%,路面铺装率为97.23%,实现了2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蓬江区成功入选“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走在全省前列。

  完善配套促运营

  坚持加快完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通过建立奖补机制、新增客运线路、延伸已有客运公交线路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班线设置

  目前,江门市在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等级AAA级及以上的县区达100%,其中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已达AAAAA级。全市105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班车”目标。

  与此同时,江门市编制了《江门市农村物流发展规划(2019-2025)》,结合“四好农村路”的通达延伸,大力构建综合物流体系。其中,蓬江区在“四好农村路”的推动下,全区已建设镇村级鲜活、农产品批发销售集散区,建立覆盖县镇村的农村物流网络。恩平市结合Y577乡道示范路建设,精心打造3个集温泉旅游、土特产销售、电商服务、党群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侨乡特色驿站,形成了主客共享、以路带产、以产养路的良好发展格局。

  随着惠民、利民、便民的“四好农村路”不断延伸铺开,企业和群众纷纷以各种形式主动“搭把手”加入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工作中,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积极行动。


  激发企业勇担社会责任

  在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政策感召下,有企业出资,集中最好的团队资源和机械设备,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路,串起沿线优美的山泉田园资源,又完善全线功能配套,增设公交候车亭、公厕、垃圾分类收集点、生态停车场等乡村便民惠民设施,治理打造全省“四好农村路”标杆。

  激活地方经济旅游发展

  “四好农村路”建设极大地激活了乡村旅游和要素流通,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通道,赋予乡村经济发展强大动力。

  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是“后珠玑巷”的“广东省古村落”,由于交通不便,虽然拥有着众多古建筑,但知名度一直未得到提升。随着“四好农村路”Y169棠良线升级通车,该村“罗氏大宗祠”、“节孝流芳坊”等5个项目入选了省第一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

  村民也实现了在家就业、创业、致富,新会陈皮、杜阮凉瓜、恩平四薯、台山富硒米等江门特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销售额大大提升,各地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四好农村路”串联的旅游“网红点”遍布村落,引来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财气、人气不断汇聚。

  提振群众建养热情

  “四好农村路”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沿线群众热情饱满,主动出工出力出钱,积极作贡献。

  如开平市沙塘镇Y804蓢台线“畅返不畅”整治工程开工后,一些有多年修路经验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施工队伍,连续作战,仅仅16天就实现了主体工程完工通车,畅通了附近7千余人的出行之路;兴奋的村民们还主动参与到道路的清洁养护当中。

  与此同时,各地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对当地农村公路的路灯、安保、标志标线、公交站点、物流配送点等设施提出优化意见,各地共建“四好农村路”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高涨。

  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村民群众,江门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共同编织出多彩多姿的乡村振兴网络。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