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微信
| 手机端
| 政务邮箱|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动态新闻 > 广东交通新闻

枢纽链全球!广州加快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优化提升

发布时间: 2025-03-12 13:30 来源:广东交通
【打印】 -

  今年春节期间,有关“车厘子价格断崖式下跌”“车厘子自由”的相关话题频频冲上网络平台热搜。

  车厘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背后是物流的快速流通与中转。全国每2颗进口车厘子,就有1颗从广州港南沙港区进口。“我们依托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资金进行了轨道吊及岸桥的自动化升级,作业效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进口车厘子从船舶到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最快只需2个小时,有效降低了损耗成本。”广州港集团投资管理部高级主管莫浩尊介绍。

  借助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东风,近年来,广州市这座千年商都海陆空同向发力,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和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为目标,围绕“三核一带”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积极搭建“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正大步朝着快速直连湾区、便捷辐射全国、高效连接全球迈进。

40c158304d35f828111d.jpeg

▲广州港南沙港区。

  强化政策统筹 重点项目按下加速键

  2022年,广州入选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广州研究出台《广州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明确了硬件(基础设施)、软件(信息系统)和运营机制三大补链强链领域,谋划24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

  广东省、广州市两级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将“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纳入重点任务清单,分别由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小组组长,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重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及协同性。

  与此同时,广州在资金、用地、项目落地等方面加强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优先纳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供应计划,通过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方式供应物流仓储用地。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建设报批绿色通道,实行“一家牵头、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联合审图、限时办结、联合验收”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对前期工作进行专项靠前服务。《广州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奖补资金实施细则》细化了资金管理事项,规定奖补资金分配原则,并突出绩效导向,要求使用奖补资金的各项目实施单位对自身绩效考核指标负责,未按要求完成的将核减或者收回奖补资金。

  完善的综合保障机制让广州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目前,广州设定的24个绩效指标全部达标,其中22项指标超额完成;2022年至2024年累计完成投资279.6亿元,完成率达101.6%。

  物流枢纽的不断完善正塑造枢纽经济新引擎,依托广州港南沙港区,南沙汽车制造业产值已超2000亿元;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周边,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已正式开工,三期全部达产后年出口额预计超千亿元。“广州市在支撑大湾区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中正担当‘领跑者’角色。”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枢纽布局 综合运输网络不断完善

  在广州东部,一座占地778公顷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正在加速建设。“作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工程,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依托铁路增城西站及发达的枢纽集疏运体系,积极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平急两用’城郊大仓基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电商转运中心、综合能源服务区,加快推进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平台和先进生产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服务平台。目前,冷链中心一区1号冷库、2号冷库已封顶,即将进入制冷设施安装及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冷链中心一区约20万立方米冷库及配套设施将全部投产运营。包括9栋高标准仓库、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的电商转运中心一期工程也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6年3月全面建成投产。”广州交投集团枢纽公司副总经理王佳说。

5a8b33c7b03beaaaeb52.jpeg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冷链中心效果图。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所处的广州东部中心是广州产业核心聚集地,包含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形成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化学原料制造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汇聚广州约四分之一的高新企业。由于该片区此前并没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企业产成品运输多依赖公路运输至广州港或者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集聚程度较低,物流成本较高。

  依托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资金,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不断优化物流枢纽布局,大力推进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整合了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并靠前设立海关监管区,本地产品可以就近搭上火车运至全球各地,有效助力当地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升跨境通关速度,为国货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广州还将补链强链资金用于既有物流枢纽的升级改造。在海侧,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码头堆场三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码头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助力南沙三期码头2024年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42%;南沙港南站货场设施改造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助力南沙港区2024年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47%。在空侧,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货运区功能正抓紧建设,建成投产后,白云机场将最终实现5条跑道、2个航站区的规划格局,包括东西两个货运区,货站面积将实现翻番,由目前超50万平方米扩展到超100万平方米,终端货邮吞吐能力将达到600万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也将成为世界一流航空货运枢纽,“本土货,运全球;全球货,聚广州”的美好愿景将成为现实。

0c10dc86c6ce0b1a4f31.jpeg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进港仓库无人叉车正在作业。

  数据互联共享 多式联运效能全面提升

  除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数据信息和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也在不断完善,让多式联运的效能得到了最大提升。

  2022年12月上线的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让欧华国际货代关务经理王瑞禄省去了很多烦恼。

d2be9a0267cb69aa1409.png

▲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据王瑞禄介绍,过去货物出口要到第三方平台录入运费数据,录一票数据成本是36元,他所在企业一个月录入的数据量在4000票左右。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投入运营后,像王瑞禄一样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从业者,可通过“单一窗口”免费录入数据,节省了一笔运营费用。

  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让企业“少跑腿”。“涉及国内中转航班的货物,以往需要工作人员到现场柜台录入数据,现在交通运输部门和海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中转航班也可以提前报关。‘单一窗口’系统自动触发运抵数据,不需要再跑去现场,省了不少事。”王瑞禄说。据统计,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后,平均每个运单减少企业跑腿4次以上。截至2025年1月31日,平台已累计服务航空物流各环节企业11.4万家,每年为企业降低通关物流成本1000万元以上,显著提升广州空运口岸通关效率、有效降低企业通关物流成本。

  信息互联互通不只是发生在航空物流运输,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广州港集团正加快打造海铁联运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港口和铁路物流资源,建立支撑海铁联运生态圈公共、智能、全面信息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海铁联运服务,为属地海关提供实时数据共享协助风险管控,实现广州港不同码头、场站间业务联动。

  以数字赋能,广州正以提升多式联运效能为抓手,持续推进规则标准及服务间的软联通。

  在多式联运标准方面,广州制定出台《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及运营服务规范》《多式联运管理及服务规范》《多式联运一箱制运营服务规范》《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营服务规范》4项行业标准。

  在丰富联运产品方面,近年来,广州累计开通商品车海铁联运班列、散改集班列等39条,国内首创“南沙-香港”汽车滚装驳船环线,实现商品车在南沙“登船”6小时到香港、24小时内到店提车,有效提升了汽车产业“出海”保障能力。

75b22f496174e9a975ba.jpeg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通首条中老泰班列。

  创新港站一体化 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3月6日,一列列满载着木材、家用电器、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集装箱班列在广州南沙港铁路南沙港南站集结,即将运往湖南、江西、重庆等国内省市或出口境外。看着眼前的场景,广州市海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燕格外感慨:“海铁联运场站的建设及优化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物流运输效率的提升。”

9e5b403eb5e95a65f102.jpeg

▲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

  据她回忆,广州港海铁联运经历了两次重大升级。“从前南沙港区没有疏港铁路,我们需要让驳船搭载着集装箱运到黄埔港换铁路;南沙港升级建成疏港铁路后,因为没有设立海关监管区,货车需要先搭载集装箱绕行外部道路到达铁路场站;货场信息化改造后,南沙港南站货场纳入海关监管区,货物下船后可由场内拖车直接运送到南沙港南站装上火车。通过海铁联运,货物运输时间可以减少1.5天以上,降低15%至25%的运输成本。”陈玉燕说。

  广州港海铁联运升级的背后是铁路和港口等多家单位融合一体化运营的积极探索。2022年10月31日,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沙港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方达成共识,将南沙港南站的车站作业、货运组织、货场管理和装卸作业等核心业务交由广州港统一管理,广州港成为华南首个运营铁路货场的港口。与此同时,广州港加快数据化转型,推动自主研发的TOS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实现码头操作系统与铁路运输数据的实时对接,大幅提升货物通关效率,破解了港铁间“信息孤岛”难题,助力广州港多式联运业务稳定、高效、智能、有序发展。2024年,广州港全港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39%。

  不只是广州港,背靠多个重要交通枢纽,广州畅通的物流网络交织成了市场流通的“血脉”。据王佳介绍,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将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合作,谋划建设异地航空货站。进出口企业将不再需要在机场口岸货站长时间等待货物查验和安检,货物可在抵达机场前完成安检和通关手续,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时效服务体验。

  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城市的合作力度,壮大物流“朋友圈”。广州已与陕西西安、宁夏银川、湖南长株潭、福建龙岩等城市签订补链强链双向合作专项协议;在贵州贵阳、湖南株洲积极推动铁路一港通通关新模式,打造更多西南、中南地区的海铁联运线路,实现货物在南沙港、南沙港铁路直接进出口,加快内陆城市融湾入海,推动区域产业链互补。

af2b05e1ae21fe60b3d6.jpeg

▲广州与福建龙岩签订补链强链双向合作专项协议。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是一项全新的创举,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和进步。结合广州的区位优势,在北部布局航空物流枢纽、东西两翼布局公铁联运枢纽、南部布局海铁联运枢纽,枢纽之间功能、服务既自成体系,又优化成链,形成强有力的辐射圈,强化了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二级主任科员陈奕铨表示。

  下一步,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在全力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体化运营机制,在打通运输链、服务产业链、保障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形成国际、国内物流双循环,服务物流新格局提供坚实支撑,更高质量实现“物畅其流”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