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地铁,一个时代。10年前,广佛地铁的开通拉开了广佛快速融合的大幕。作为全国首条跨城轨道交通,广佛地铁率先探索TOD模式,用集约化、复合型发展思路,为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模式探路。10年之后,当广佛双城站在了广佛极点、全域同城的新起点之上,广佛地铁作为广佛同城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通过智慧化铁路建设、提高行车效率,进一步为广佛融城提速,推动广佛两地间的高水平融合。
科普
什么是TOD?
通俗地讲,TOD就是将轨道车站与周边场地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功能的优化整合、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动线的合理安排。一般来说,TOD聚合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通过快捷的出行方式,将城市购物消费、文旅、教育、居住等业态深度融合,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价值。
地铁金融城,尝鲜TOD模式
TOD伴随轨道交通孕育而生。探索佛山TOD的发展路径,必须要从佛山首个由轨道公司直接参与规划、设计、运营的项目地铁金融城说起。
早在2002年,作为珠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排头兵工程,广佛地铁动工。广佛地铁是国内首条跨城轨道交通,其在项目投资模式、建设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都没有可参照的对象,对于广佛地铁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当时,珠三角地区TOD项目领域方兴未艾,但香港地铁则以“轨道+物业”的模式成为全球唯一持续盈利的轨道公司而享誉全球。广佛地铁以港铁为参照,谋划广佛地铁沿线物业TOD的开发。“当时,我们聘请了国内顶级的咨询公司做前期设计,希望通过TOD模式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价值。”广佛地铁相关负责人说。
基于运营轨道、运营城市的理念,广佛地铁瞄准在广佛地铁沿线开发城市综合体,采用TOD的理念,力争提高土地开发价值。参照广州地铁涉足地铁上盖物业的战略思想,地铁+物业复合式开发,被引入到广佛地铁沿线的土地开发中。
2008年,地铁金融城地块在佛山率先引入城市综合体的理念,在地铁交通换乘中心的基础上,综合规划商业、酒店、住宅等多种业态。广州地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该地块,这也是佛山TOD发展进程中最早的雏形。
根据规划,地铁金融城项目占地面积4.5万㎡,建筑面积达35.6万㎡,包含住宅、酒店、商场、停车位、写字楼西塔及北塔,是广佛地铁沿线首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多业态的整合开发,地铁金融城项目突破了原南海汽车站单一的交通枢纽功能,该站点也因此命名为广东金融高新区站,成为广佛线进入佛山的首站。
轨道+物业模式引领CBD发展,广佛同城时代TOD成必然选择
作为广州进入佛山的门户枢纽,10年前,广东金融高新区站人流稀少,车站日均进站量仅有600人次,而如今,该站点的日均客流量已突破2万人次。
伴随着佛山城市价值的提升,广佛沿线城市品质也有了质的飞跃。10年前,广东金融高新区只有原保利水城(现保利MALL)一家购物中心,随着广佛地铁的开通,地铁金融城、南海万达广场、中海寰宇城、宜家(佛山店)、南海万科广场等多个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近百万平方米的桂澜路千米商贸长廊也正式成型。“东有天河路、西有桂澜路”的广佛双城CBD商圈跃然而出。
继今年年初广佛全域同城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今年6月份,“高水平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也相继写入了广州市、佛山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佛同城自此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之上。目前广佛双城对接的地铁规划高达17条。广佛地铁一张网,在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以公共交通枢纽为中心,对周边进行高密度、高强度开发的TOD模式成为广佛全域时代的一大热词。
在广佛全域同城时代,双万亿经济体量之上的广佛都市圈,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区域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粗放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TOD作为能够高效兼顾交通和人的生活、生产、融合社会活动的问题,解决大城市通病的一剂良药,备受推崇。
高峰时段行车间隔将逐步缩短,广佛同城再提速
广佛地铁的发展历史,其实是广佛同城的缩影。广佛地铁开通这十年,客流变化显著。广佛地铁开通之初,日均客流不足10万;2015年底西朗至燕岗段开通前,日均客流达16万;西朗至燕岗段开通后,日均客流达23万;2018年底全线开通后,日均客流很快就突破了50万,到目前已近60万的客流。
伴随客流量的增大,广佛地铁不断缩短发车时间。目前广佛地铁发车时间已从开通之初的8分30秒缩短至目前高峰时段3分35秒。而就在今年年底,广佛地铁的列车总数将达到51列,新列车调试完成后,高峰时段行车间隔将逐步缩短到3分钟以内。这意味着广佛同城将进一步提速!
同时,广佛地铁还将引入智慧地铁平台,依托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向更智能、更高效和更安全的新型地铁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广佛高水平同城时代,随着广佛轨道交通网络深度融合,广佛地铁作为连接广州和佛山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广佛同城的排头兵工程,通过持续突破创新,继续为广佛同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