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广州市交通运行数据公布。
城市交通:全市平均通勤时间公布
地铁7号线二期和5号线东延段开通运营,轨道交通持续助力城市“东进”和支撑城市沿廊道集约型发展。
轨道站点周边人口与就业岗位集聚明显,沿轨道轴线人口岗位密度明显更高,全市轨道站点800米人口岗位覆盖率36.5%,中心城区为54.8%,是城市产业链高效协作的重要依托。
在圈层流动方面,进出第一圈层流动性有所减少,第二圈层逐步成为市域新交通空间组织支撑点,进出第二圈层通勤人口112万,相比2019年增长13%,反超进出第一圈层通勤人口108万。
▲圈层示意图(点击即可放大查看)
*注:将全市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指环城高速以内围合区域;第二圈层指中心城区外围,不含环城高速以内的中心城区区域;第三圈层指中心城区以外的市域。
在出行距离和时间方面,全市通勤平均出行距离8.8公里、平均通勤时间38.6分钟,相比2019年分别增加0.2公里和减少0.9分钟,反映交通空间组织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的45分钟以内通勤人口占比79%,维持在较高水平;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人口占比13%。
地铁客流强度国内第一
城市交通日均出行总量4653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5.7%。地铁通车里程达到653公里,日均客运量为857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95%,客流总量居全国第三;客流强度1.38万人次/公里/日,居国内第一。
▲图/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在市民认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不仅服务于工作日通勤出行,也是休闲文旅的重要交通工具,休息日客流总量全国第一,已形成浓厚“地铁出行文化”。
▲图/广州地铁
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75%,稳居全国超大城市前列,城市交通模式追求更快速、更高效和更个性化,步行和骑行快速回归,占全方式比例54.4%。
对外交通:客货并举的超级航空枢纽快速恢复
机场旅客吞吐量为6317万人次,单一机场全国排名第一,恢复至2019年的86.1%;承担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817万人次国内领先,恢复至2019年的43.7%;国内旅客吞吐量为5500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0.6%。
▲图/白云机场发布
货邮吞吐量再次攀上两百万吨大关达到203万吨,连续四年全国排名第二,相比2019年增长5.8%,提振了各方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信心。
高峰小时容量由78架次增至83架次,客货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每一千万旅客吞吐量的协同带货能力32万吨,达到国内领先。
▲图/广州花都发布
广州港货物运输规模居全球前列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541万TEU,近两年均位居全球第六,同比增长2.2%。货物吞吐量为6.75亿吨,近五年均位居全球第五,同比增长2.9%。广州港充分发挥货物运输种类齐全的综合性优势,有力支撑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图/广州南沙发布
广州1小时交通圈范围扩至惠州和汕尾
广州白云站、广汕高铁等重大铁路设施建成运营,铁路客运量为1.31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90%,节假日期间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铁路货运量为2525万吨,连续四年保持正增长,相比2019年增长20%。
广州南站旅客发送量位居全国第一,大湾区铁路中心站地位明显。速度350公里/小时的广汕汕高铁建成通车,为广州市“两江东进”注入新发展动能,新塘站地区35分钟可直连惠州中心区、50分钟直通汕尾,1小时覆盖人口达1800万,为开通前的2.3倍。
▲图/广州南站
亚洲最大的TOD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广州白云站开通运营,京广高铁进入中心城区,助力广州“老城提质”加速跑,实现广清两市中心城区60分钟可达,白云站地区1小时覆盖人口达2100万,为开通前的1.4倍。
区域中心地位显著
广州与周边城市的衔接通道已建87条,与全省20市间日均出行量344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4%,占全省各城市间出行总量的37%,在全省的交通中心地位显著。
与湾区城市间日均出行量307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6%,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比例的44%。
▲图/广州地铁
广佛两市间日均出行量185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5%,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27%,广佛与深莞人口规模相当,广佛同城联系更为紧密。广莞、广深间日均出行量分别为49万人次和21万人次,相比2019年分别增长6%和7%,广州与湾区东岸城市联动进一步加强。
在跨城通勤人口方面,广佛间达到36万人,相比2019年增长8%,其次广莞间跨城通勤8.9万人,基本与2019年持平。